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手心(經外奇穴)

定位與命名
手心為中醫經外奇穴之一,首見於唐代《千金要方》,記載其位於「手掌正中央」。後世醫籍如《千金翼方》進一步描述其臨床應用,如灸法治療黃疸。此穴別無特定歸經,屬局部經驗效穴,因位置明確且療效顯著,故被納入奇穴範疇。

主治功能

  1. 消化系統疾患
    傳統用於黃疸、小兒疳積,取其調理中焦氣機之效。中醫理論認為,手心通於脾胃,灸之可溫運脾陽,化濕退黃。
  2. 心神病症
    如癔病(臟躁)、精神分裂症,古法灸治以安神定志。《千金要方》提及灸手心配間使穴,加強寧心開竅之功。
  3. 口腔與肺系疾病
    主治口腔炎、百日咳,因手心屬「勞宮穴」鄰近區域,勞宮為心包經滎穴,能清心火、瀉熱毒,故對心火上炎或肺熱咳喘有效。
  4. 現代應用延伸
    用於高血壓(潛陽降火)、指端麻木(通絡活血),體現其調節氣血與經絡的雙向作用。

刺灸方法

  • 針刺:直刺0.3-0.5寸,得氣後留針,適用於實證熱證。
  • 艾灸
    • 艾炷灸3-7壯,偏重溫補,適用於虛寒性黃疸或小兒疳積。
    • 艾條溫和灸5-15分鐘,多用於慢性病調理,如高血壓或心神不寧。

學理探討
手心雖非正經腧穴,然其位處手厥陰心包經分野,與「勞宮穴」相鄰,故部分功能與心包經相通。中醫認為「心主神明」,手心刺激可間接影響情志;另手掌為「十四經脈」交會之處,透過局部刺激能調動全身氣血,此亦其廣泛主治之基礎。

古籍佐證

  • 《千金要方》:「鬼魅灸入發一寸百壯,又灸間使、手心各五十壯。」
  • 《千金翼方》:「灸黃法,手心中灸七壯。」
  • 近代《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》明確定位,並擴充其適應症。

此穴體現中醫「以痛為腧」與「遠近配穴」思路,臨床可單用或配伍他穴,具靈活實用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