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心主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手心主

手心主為十二經脈之一,首見於《靈樞·經水》,又稱手厥陰心包經,屬中醫經絡學說中重要的經脈系統。其循行路線與生理功能與心包密切相關,主司心臟外圍之氣血運行,並與情緒調節、心神安定有密切聯繫。

經脈循行

手厥陰心包經起於胸中,屬心包絡,下行貫穿橫膈,依次聯絡上、中、下三焦。其支脈從胸中分出,沿胸肋出於脅部,至腋下三寸處(天池穴),再上行至腋窩,沿上臂內側,行於手太陰肺經與手少陰心經之間,進入肘中(曲澤穴),向下沿前臂掌側,循腕部(大陵穴),入掌中(勞宮穴),出中指末端(中衝穴)。另一支脈從掌中分出,沿無名指出其尺側端(關衝穴),與手少陽三焦經相接。

生理功能

手心主經脈主要功能為代心受邪,心包為心臟之外衛,故外邪侵心時,多先犯心包。此經脈氣血通暢與否,直接影響心臟功能及情志狀態。《靈樞·邪客》云:「心者,五臟六腑之大主也,精神之所舍也,其臟堅固,邪弗能容也。容之則心傷,心傷則神去,神去則死矣。故諸邪之在於心者,皆在於心之包絡。」可見心包經對心神的保護作用。

主治病候

手心主經脈異常時,可出現以下病證:

  1. 心胸病症:如心悸、胸悶、心痛、煩躁不安。
  2. 神志病症:如失眠、譫語、癲狂。
  3. 經脈循行部位病症:如腋腫、臂肘攣急、掌心發熱。

主要腧穴

手心主經脈共計9穴,重要穴位包括:

  • 天池:位於胸部,主治胸悶、脅痛。
  • 曲澤:肘橫紋中,主治心痛、嘔吐。
  • 內關:腕橫紋上2寸,主治心悸、胃痛。
  • 大陵:腕掌橫紋中,主治失眠、癲狂。
  • 勞宮:掌心橫紋中,主治口瘡、中暑。
  • 中衝:中指尖端,主治昏迷、熱病。

與其他經脈關係

手心主經脈與手少陽三焦經互為表裡,兩經氣血相通,共同調節水液代謝與氣機升降。此外,其與足厥陰肝經同屬「厥陰」,在五行中均與「木」相應,故肝氣鬱滯時,常影響心包經氣血運行,導致情志不舒或胸脅脹滿。

此經脈在中醫針灸與診療中佔有重要地位,尤其於心血管疾病及精神情志病症之調理,常透過刺激相關腧穴以達調和氣血、安神定志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