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心主心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手心主心痛
病證名,指外邪侵犯手厥陰心包經所引發的心痛證候,首見於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·卷九》。此證與手厥陰經的循行及功能失調密切相關,屬中醫「心痛」範疇,其病機多因寒邪、痰濁、瘀血等阻滯經絡,或情志內傷導致氣機逆亂,上犯心包所致。
臨床表現
- 心痛徹背:心前區疼痛牽引至背部,為手厥陰經氣阻滯之象。
- 心煩掌熱:心包代心受邪,鬱而化熱,故心煩不安,掌心灼熱。
- 咽乾目黃:手厥陰經分支循喉嚨,連目系,邪熱上擾則咽乾、目睛黃赤。
- 脅滿:經脈布脅肋,氣機不暢則脅部脹滿。
經絡與病機
手厥陰心包經起於胸中,出屬心包,下膈絡三焦,其支者循胸出脅,上抵腋下。若外邪侵襲或內傷七情,導致經氣鬱滯,心脈痹阻,則發為心痛。此證與《靈樞·經脈》所述「手心主之別……實則心痛」相符,強調經絡實證為病。
治法與方藥
以通絡止痛、調暢氣機為主,可參考以下方向:
- 針灸:取內關、郄門、大陵等手厥陰經穴,瀉法以疏經活絡。
- 方劑:
- 若寒凝氣滯,可用當歸四逆湯加減以溫經散寒。
- 若痰瘀互結,選瓜蔞薤白半夏湯合失笑散化痰祛瘀。
- 若鬱熱明顯,以梔子豉湯清心除煩,佐丹參、鬱金活血通絡。
鑒別要點
需與真心痛(類似西醫心梗)區分:手心主心痛雖痛引肩背,但無面色蒼白、冷汗淋漓等危候;亦不同於胃脘痛,後者多伴噯氣泛酸,與飲食相關。
此證反映了中醫「經絡-臟腑」相關理論,臨床須結合四診,辨明寒熱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