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心主之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手心主之正
手心主之正,又稱手厥陰經別,為十二經別之一,首載於《靈樞·經別》。其循行與手厥陰心包經密切相關,屬經脈分支,深入體腔,聯繫相表裏的臟腑,並加強經脈之間的相互聯繫。
循行路線
根據《靈樞》記載,手心主之正從手厥陰心包經分出,起始於胸中,屬於心包絡,向下貫穿橫膈,依次聯絡上、中、下三焦。其支脈沿胸肋部上行,出於頸側(約天容穴處),與手少陽三焦經相合,形成經別與正經的表裏配合關係。
生理功能
- 加強表裏經聯繫:手心主之正與手少陽三焦經相合,強化心包與三焦的表裏配合,協調氣血運行與水液代謝。
- 擴展經脈循行範圍:經別深入體腔,聯繫心包與三焦,使手厥陰經的作用不僅限於體表,更能影響內臟功能。
- 調節心神與氣機:心包為「心之外衛」,此經別有助於穩定心神,並通過三焦調暢全身氣機,影響情緒與臟腑平衡。
與手厥陰心包經的關係
手心主之正為手厥陰經的分支,兩者同源異流。正經主外,行於上肢內側中線;經別主內,深入胸腹腔,形成內外互補的調節網絡。
臨床意義
此經別若出現氣血阻滯,可能影響心包與三焦功能,表現為胸悶、心悸、煩躁或水液代謝異常。針灸或推拿相關穴位(如內關、大陵)可調節其氣血,改善上述症狀。
附註:手心主之正的名稱源於「心主」,即心包,反映古人對心包代心行令、統攝心神功能的重視。其理論深植於《內經》,後世醫家亦多沿用此說,成為經絡學說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