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赤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赤筋
別名:浮筋
位置:位於腕部掌側橫紋處,靠近橈動脈側,即掌肱交界之橫紋上,靠大拇指邊緣的第一條筋脈。
歸經與五行屬性:屬火,對應心與小腸。中醫理論中,心主血脈,小腸主泌別清濁,此筋脈與心火及小腸功能密切相關。
主治功效:
- 內熱外寒:掐赤筋可調和陰陽,疏通心經氣血,緩解因心火亢盛或外感寒邪導致的寒熱失調。
- 霍亂:古代所指霍亂包含急性吐瀉症狀,掐此筋可調理氣機,緩解脾胃升降失常之症。
- 心經鬱熱:若見心煩、口舌生瘡等症,刺激赤筋有助清心瀉火。
操作手法:
以拇指指甲或指端垂直掐按赤筋,力度適中,可配合揉法以增強刺激效果。傳統推拿中,掐法多用於急症或實證,需手法準確,避免過度用力傷及筋脈。
相關延伸:
赤筋與「赤淡黃筋」同屬腕部筋脈系統,後者位置相近但色澤略異,主治亦有細微差別(參見「赤淡黃筋」條目)。此類筋脈診療體現中醫「望筋辨證」的特色,通過觀察筋脈色澤、充盈度輔助判斷臟腑氣血狀態。
理論依據:
《保赤推拿法》記載赤筋屬火,與心相應,反映中醫「五體應五臟」的理論。心主血脈,腕部筋脈為氣血匯聚之處,故刺激此處可調節心經氣血,影響全身陽氣運行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