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太陰經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手太陰經別

手太陰經別為十二經別之一,是手太陰肺經的重要分支,在中醫經絡系統中具有獨特的循行路徑與生理功能。其記載最早見於《靈樞·經別》篇:「手太陰之正,別入淵腋少陰之前,入走肺,散之太陽,上出缺盆,循喉嚨,復合陽明。」

循行路線

手太陰經別從手太陰肺經的主幹分出,具體循行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:

  1. 起始部分:從腋窩處(淵腋穴附近)分出,沿著手少陰心經的前方下行。
  2. 胸腹腔內循行:進入胸腔後,先深入聯繫本臟肺腑,然後向下散布絡脈於大腸,形成肺與大腸的表裡聯繫。
  3. 上行部分:從胸腔向上出於缺盆(鎖骨上窩處),沿著喉嚨繼續上行。
  4. 終末部分:最終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會合,完成其循行路線。

生理功能

  1. 加強表裡經聯繫:作為經別系統的一部分,手太陰經別強化了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的表裡關係,使肺與大腸在生理功能上聯繫更為緊密。
  2. 擴展經絡循行範圍:經別系統擴展了十二正經的循行範圍,使手太陰肺經的影響能夠深入胸腔內部,並與其他經脈形成更多聯繫。
  3. 調節氣機升降:其循行路線既有下行散絡大腸,又有上行出缺盆、循喉嚨的路徑,參與調節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。

臨床意義

在傳統中醫理論中,手太陰經別的異常可能表現為:

  • 肺部疾患伴有大腸功能紊亂
  • 咽喉病症與呼吸系統症狀並見
  • 胸部與上肢內側的牽涉性疼痛

與其他經絡的關係

  1. 與手太陰肺經的關係:作為肺經的分支,經別擴展了肺經的循行範圍和功能影響。
  2. 與手陽明大腸經的關係:通過最終與大腸經相合,強化了肺與大腸的表裡配合關係。
  3. 與手少陰心經的關係:在循行過程中行於手少陰心經之前,暗示了肺與心在氣血運行中的密切聯繫。

手太陰經別的理論是中醫經絡學說中"離、入、出、合"規律的具體體現,展現了經絡系統的複雜性和整體性,為理解人體生理病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