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陽明之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手陽明之別

手陽明之別,又稱手陽明絡脈,為中醫經絡理論中十五絡脈之一,首載於《靈樞·經脈》。此絡脈隸屬於手陽明大腸經,為其分支,具有聯絡表裡經脈、調和氣血之功能。

經脈循行

手陽明之別從手陽明大腸經的主幹分出,起始於腕後三寸(偏歷穴)處,分為兩支:

  1. 上行支:沿手陽明大腸經走向,注入肩髃穴,並與手少陽經相銜接。
  2. 下行支:向內側聯絡手太陰肺經,形成陰陽表裡經脈的溝通。

生理功能

  1. 溝通表裡經脈:手陽明之別連接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陰肺經,強化肺與大腸的表裡關係,協調氣機升降。
  2. 調節氣血:絡脈能疏導經氣,若主經氣血壅滯,絡脈可代為疏泄,維持經絡平衡。
  3. 診斷與治療依據:絡脈異常可反映所屬經脈病變,如偏歷穴處出現結絡或壓痛,常提示大腸經或肺經失調。

相關病候

《靈樞·經脈》記載,手陽明之別異常時,可出現:

  • 實證:齲齒、耳鳴、齒痛。
  • 虛證:齒冷、經氣不暢、胸膈痞滿。

臨床應用

此絡脈在針灸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,偏歷穴為其絡穴,常用於:

  • 調理大腸經氣滯(如腹痛、泄瀉)。
  • 緩解肺經鬱熱(如咳嗽、咽喉腫痛)。
  • 治療局部病症(如腕臂疼痛、水腫)。

手陽明之別體現中醫絡脈「橫向聯絡」的特性,與十二正經縱向循行相輔相成,構成完整的經絡系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