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指麻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手指麻木

證名,亦稱十指麻木,指手指感覺遲鈍,不覺痛癢,甚或麻木不適。此症多因外邪侵襲、氣血失調,或痰瘀阻滯經絡所致,常見於風濕痹證、氣虛痰濕或血瘀等證候,亦可能為中風先兆之一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濕入絡:風寒濕邪侵襲手部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手指麻木,常伴關節酸痛、屈伸不利。
  2. 氣虛痰濕:脾虛運化失職,水濕停聚成痰,痰濕流注經絡,阻礙氣血,以致手指麻木,多見於體虛或久病者。
  3. 血瘀阻滯:氣滯或寒凝導致血行不暢,瘀血內停,經絡受阻,表現為手指麻木,或伴有刺痛感。
  4. 肝風內動:肝腎陰虛,肝陽上亢,化風內動,風痰上擾,可能出現手指麻木,並見頭暈、肢顫等中風先兆症狀。

中醫辨證與治法

  • 風濕痹阻:治宜祛風除濕、通絡止痛,方如羌活勝濕湯加減,或配合針灸疏通經絡。
  • 氣虛痰濕:治宜益氣健脾、化痰通絡,方用補中益氣湯加紅花、薑黃,或導痰湯合蒼朮、烏藥以燥濕化痰。
  • 血瘀阻絡:治宜活血化瘀、通絡止痛,方選桃紅四物湯,或二陳湯加桃仁、附子以溫通經脈。
  • 肝風內動:治宜平肝熄風、滋陰潛陽,方用天麻鉤藤飲鎮肝熄風湯,以防中風。

古籍記載

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·中風論》指出,中風先兆可見「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,或手足不用,或肌肉蠕動」,強調此症與肝風、痰瘀密切相關。

調理原則

治療上需辨明虛實,虛者益氣活血,實者祛邪通絡,並可結合針灸、推拿以疏通氣血。日常宜調暢情志,避免過勞及外邪侵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