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指平推扣撥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手指平推扣撥法

手指平推扣撥法,又稱指撥法,屬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主要透過拇指或食指、中指指腹的平推與扣撥動作,施力於經絡、穴位或肌肉筋膜,以達到疏通氣血、鬆解黏連、調和經絡之效。此法結合「推」與「撥」兩大技巧,力道沉穩而滲透,臨床多用於治療筋傷、痹證及氣滯血瘀等症。

操作要領

  1. 手法姿勢:施術者以拇指指腹或指端緊貼患者體表,其餘四指自然支撐,保持腕部放鬆,以肘部為支點發力。
  2. 平推動作:沿經絡走向或肌纖維方向緩慢推進,力道均勻深透,速度宜慢,使力達皮下組織層。
  3. 扣撥技巧:遇結節或條索狀病理性組織時,以指端垂直向下按壓,並橫向撥動,如彈撥琴弦,幅度宜小,頻率適中,以鬆解黏連。

作用原理

  • 疏通經絡:通過刺激穴位或阿是穴,激發經氣運行,改善局部氣血瘀滯。
  • 理筋整復:針對軟組織黏連或筋結,透過撥法分離異常組織,恢復肌肉彈性。
  • 柔筋止痛:緩解肌肉痙攣,減輕因氣血不通所致之疼痛,符合中醫「不通則痛,通則不痛」之理。

臨床應用
此手法常見於治療肩頸腰背疾患,如:

  • 頸椎病:撥揉風池穴、肩井穴周邊筋結。
  • 腰肌勞損:沿膀胱經平推,配合撥按大腸俞、環跳穴處黏連。
  • 腱鞘炎:局部輕撥以消腫散結。

技術特點
手指平推扣撥法強調「柔中帶剛」,需根據患者體質與病灶深淺調整力度,虛證宜輕緩,實證可稍重,體現中醫「辨證施治」原則。其效關鍵在於力透皮下而不滯,撥動筋結而不傷正氣,為中醫外治法中調和陰陽的重要手段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