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拽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手拽法
手拽法為中醫正骨手法之一,專用於整復髖關節脫臼。此法源遠流長,早見於唐代《理傷續斷方》及元代《永類鈐方》等古籍,後由清代《傷科匯纂》詳載其操作要領。
操作步驟
- 患者體位:令患者端坐,全身放鬆,助手立於其後,雙臂由患者腋下繞至胸前,環抱固定其身軀,以防復位時軀幹晃動。
- 術者施力:術者雙手緊握患側下肢之膝部,沿肢體縱軸方向持續施力拔伸牽引,力道需均勻沉穩,以鬆解關節周圍筋肉之攣急。
- 復位徵兆:牽引過程中,若聞及髖關節處發出滑動聲響,或觸及關節復位之彈跳感,即提示脫臼已復歸原位。
中醫理論基礎
髖關節脫臼多因跌撲、墜墮等外力致「骨錯縫、筋出槽」,氣血瘀滯,經絡受阻。手拽法透過拔伸牽引之力,使脫離之骨端歸還臼窩,同時調暢局部氣血,緩解筋肉痙攣。此法符合中醫「欲合先離」之原則,即先拉開錯位之關節,再順勢復位。
臨床應用特點
- 針對性強:主要適用於髖關節前脫或後脫,尤以髖臼結構完整者為宜。
- 協同施術:強調助手與術者配合,固定軀幹與牽引患肢同步進行,避免復位時因抗力造成二次損傷。
- 結合觸診:術中需以手感知關節動態,憑經驗判斷復位時機,非純賴蠻力。
此法體現中醫正骨「機觸於外,巧生於內」之精髓,重視手法之巧勁與醫者手感,為傳統骨傷科重要技術之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