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足不仁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手足不仁,中醫名詞,出自《素問·本病論》。是指手足不知痛癢,不覺寒熱的症象。由邪氣壅盛,正氣為邪氣閉狀,鬱而不發,榮衛血氣虛少,不能通行所致。

《素問·本病論》曰:「手足不仁,陽氣閉也。」《金匱要略心典·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》曰:「手足不仁,或身疼痛,陽痹於外也,此為寒邪兼傷表裡,故當表裡並治。」

手足不仁可見於中風後遺症、痹證等疾患。

中風後遺症,是指中風發病後,遺留的肢體功能障礙。手足不仁是其中一種常見的症狀。由於中風後,腦部血管阻塞或破裂,導致腦組織缺血、缺氧,從而引起神經功能障礙。手足不仁是由於腦部支配手足運動的神經受損所致。

痹證,是指由於風、寒、濕、熱等外邪侵襲人體,或因內傷勞倦、飲食不節、情志失調等因素,導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,經絡阻塞,而出現以肢體疼痛、麻木、不仁為主要表現的疾病。手足不仁是痹證的常見症狀。由於經絡阻塞,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手足末梢的營養和感覺功能障礙,從而出現手足不仁的症狀。

手足不仁的治療,應根據不同的病因、病機,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。對於中風後遺症引起的手足不仁,可採取針灸、推拿、按摩、中藥等治療方法。對於痹證引起的手足不仁,可採取中藥內服、外敷、針灸、推拿、按摩等治療方法。

手足不仁的預防,應注意以下幾點:

1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過度勞累、熬夜、飲食不節。

2、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
3、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
4、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5、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