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足大指爪甲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手足大指爪甲穴

別名:鬼眼

定位
手足大指爪甲穴為經外奇穴,其位置主要分布於手足大指(趾)的爪甲根部。具體而言:

  • 手部:位於手大指(拇指)爪甲根角兩側,近食指側為「手鬼眼」。
  • 足部:位於足大趾(拇趾)爪甲根角兩側,近第二趾側為「足鬼眼」。

歸經與特性
此穴雖屬經外奇穴,但與肝經、脾經關係密切。中醫理論中,爪甲為「筋之餘」,肝主筋,故爪甲穴位可反映肝血盛衰及風動之象;脾主四肢,足大趾亦為脾經所過,故該穴亦能調理脾胃氣機。

主治功能

  1. 癲狂癇證:古稱「鬼眼」,多用於治療精神神志異常,如癲癇、癔病、狂躁等,認為可驅邪定驚。
  2. 中風急救:配合十宣穴放血,用於中風閉證或高熱神昏,具開竅醒神之效。
  3. 四肢拘急:肝風內動所致的手足抽搐、角弓反張,可刺血以疏風解痙。
  4. 脾胃不和:足大趾部穴位能調理脾虛腹脹、嘔逆等症。

操作手法
臨床多以三棱針點刺出血,或毫針淺刺0.1-0.2寸。古法記載,治癲癇時可與其他奇穴(如人中、湧泉)配伍使用。

古籍考據
《醫宗金鑒》提及「鬼眼穴」治癲狂,《針灸集成》亦載其為「十三鬼穴」之一,屬傳統治神志病要穴。後世醫家擴展其應用於急症及風證。

現代應用
除傳統適應症外,亦用於周圍神經病變(如末梢麻木)、失眠及某些熱性病症的輔助治療,體現「經外穴」靈活配伍之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