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赤鳳迎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赤鳳迎源

赤鳳迎源,又稱「鳳凰展翅」,為中醫針灸學中「飛經走氣」四法之一,首載於《金針賦》。此手法以行氣通絡為核心,透過特定的提插撚轉操作,模擬鳳鳥展翅之勢,以疏調經絡壅滯,促進氣血運行。

操作要領

  1. 分層進針

    • 先深刺至「地部」(深層),再提針至「天部」(淺層),待得氣後,復進針至「人部」(中層)。此分層操作意在引導經氣由深至淺,再調和於中,以激發三才之氣。
  2. 飛旋撚轉

    • 針至人部後,施以大幅度快速撚轉,配合一撚一放的節奏,使針柄如鳳凰振翅般飛旋。此動態手法能加強針感傳導,破除氣血鬱滯。
  3. 呼吸與轉針配合

    • 病位在上(如頭面、胸膈):於患者吸氣時,右轉針柄並上提,引氣上行。
    • 病位在下(如腰腹、下肢):於患者呼氣時,左轉針柄並下插,導氣下行。此結合呼吸補瀉之法,可強化經氣定向流注。

作用機理

赤鳳迎源屬「通關過節」手法,其效重在「通」:

  • 行氣活血:透過飛旋動態,推動經氣穿透絡脈結滯,尤擅治氣血瘀阻之痺痛、麻木。
  • 調和升降:藉呼吸與轉針的協同,調節氣機升降,對上熱下寒或氣逆不調之證有一定疏導作用。
  • 飛經走氣:與「蒼龜探穴」「白虎搖頭」等法並列,專用於氣至遲緩或經絡閉塞者,能加速氣至病所。

臨床應用

此手法適用於:

  • 經絡氣血壅滯之證,如肢體腫脹、關節屈伸不利。
  • 氣機失調所致之胸悶、脅痛,或氣血不暢之局部頑麻。
  • 配合其他補瀉手法,可調整其強度,適應虛實夾雜之證。

赤鳳迎源結合了針法動勢與天人相應之理,體現中醫「以動引氣」的治療思想,為針灸手法中具象化操作的典範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