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足緩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手足緩弱,中醫名詞,又稱手足弛緩,是指手足弛緩軟弱無力。多由風、寒、濕、邪阻遏經脈所致。
《千金要方·諸風》:「中風,身體疼痛,四肢緩弱不遂。」
《外科正宗·手足緩弱》:「手足緩弱,手足弛緩軟弱無力也。多由風、寒、濕、邪阻遏經脈所致。治宜祛風散寒,通經活絡。方用羌活湯、五痹湯等。」
本證可見於中風、痹證等。
手足緩弱的臨床表現為手足弛緩軟弱無力,可伴有疼痛、麻木、腫脹等症狀。
手足緩弱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並結合相關檢查,如血常規、血沉、C-反應蛋白等。
手足緩弱的治療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,常用方藥有羌活湯、五痹湯等。
手足緩弱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當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引起其他併發症。
手足緩弱的日常護理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保持手足的溫暖,避免受涼。
-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- 飲食宜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-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如果手足緩弱的症狀較為嚴重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