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足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手足軟,又稱五軟,是指四肢無力,手軟不能握持,足軟不能站立。多見於小兒,是小兒五軟症狀之一。

病因

手足軟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• 胎稟不足:小兒在胎兒時期,如果先天不足,就會導致四肢肌肉發育不良,出現手足軟症狀。
  • 乳食失調:小兒在出生後,如果飲食不當,或者乳食不節,就會導致脾胃功能受損,出現手足軟症狀。
  • 肝腎脾胃虛弱:小兒如果肝腎脾胃虛弱,就會導致四肢肌肉無力,出現手足軟症狀。

症狀

手足軟的主要症狀是四肢無力,手軟不能握持,足軟不能站立。此外,還可能伴有以下症狀:

  • 面色蒼白:小兒面色蒼白,是由於氣血不足引起的。
  • 精神萎靡:小兒精神萎靡,是由於氣血不足引起的。
  • 食慾不振:小兒食慾不振,是由於脾胃虛弱引起的。
  • 大便溏薄:小兒大便溏薄,是由於脾虛濕盛引起的。
  • 尿頻尿急:小兒尿頻尿急,是由於腎虛引起的。

診斷

手足軟的診斷主要根據以下幾點:

  • 小兒四肢無力:小兒四肢無力,是手足軟的主要症狀。
  • 手軟不能握持:小兒手軟不能握持,是手足軟的主要症狀。
  • 足軟不能站立:小兒足軟不能站立,是手足軟的主要症狀。
  • 面色蒼白:小兒面色蒼白,是手足軟的常見症狀。
  • 精神萎靡:小兒精神萎靡,是手足軟的常見症狀。
  • 食慾不振:小兒食慾不振,是手足軟的常見症狀。
  • 大便溏薄:小兒大便溏薄,是手足軟的常見症狀。
  • 尿頻尿急:小兒尿頻尿急,是手足軟的常見症狀。

治療

手足軟的治療主要以補益為主。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益腎,繼用歸脾湯補脾。

預防

手足軟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• 孕期注意營養:孕婦在孕期要注意營養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,以促進胎兒的健康發育。
  • 產後注意護理:產後要注意護理,避免小兒受涼感冒,以免影響小兒的健康。
  • 飲食要清淡:小兒的飲食要清淡,避免吃油膩、辛辣、刺激的食物,以免加重小兒的病情。
  • 注意鍛鍊:小兒要注意鍛鍊,增強體質,以提高小兒的免疫力。

結語

手足軟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影響小兒的健康成長。因此,家長們要注意觀察小兒的健康狀況,如果發現小兒有手足軟的症狀,要及時帶小兒去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