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首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首風
首風為中醫病名,指因沐浴後腠理疏開,風邪乘虛侵襲頭部所致之病症。其名首見於《素問·風論》:「新沐中風,則為首風。」後世醫家多承此論,並進一步闡述其病因病機與臨床表現。
病因病機
首風之發,多因沐浴後腠理疏鬆,玄府開泄,風邪趁虛而入,客於頭部。風為陽邪,其性輕揚,易襲陽位,故頭面為其常犯之處。《聖濟總錄·首風》指出:「新沐之人,發腠既疏,膚發濡漬,不慎於風,風邪得以乘之,故客於首而為病。」此外,若患者素體衛陽不足,或兼夾痰飲內停,風邪與內在病理因素相搏,亦可加重病情,如《宣明論方》所云:「首風旋暈眩急,外合陽氣,風寒相搏,胃膈痰飲,偏正頭疼。」
臨床表現
首風之證,以頭面多汗、惡風、頭痛為主要特徵。其頭痛或為偏頭痛,或為全頭痛,常因遇風而誘發或加重。《增補內經拾遺方論·首風》載:「風若中之,則為首風,遇風則頭痛是也。」此外,患者或兼見眩暈、身拘急等症,此因風邪擾動清陽,經氣不利所致。《雜病源流犀燭·頭痛源流》進一步解釋:「首風,風傷於衛病也……其症頭面多汗,必惡風。」
治療方藥
歷代醫家針對首風提出多種治法,以疏風散邪為主,兼顧調和營衛、化痰通絡。常用方劑包括:
- 大川芎丸、芎藭散:以川芎為君藥,善上行頭目,祛風止痛。
- 防風飲、羌活散:重用防風、羌活等風藥,疏風解表,兼以勝濕。
- 白僵蠶丸、天麻丸:適用於風痰上擾之眩暈頭痛,僵蠶、天麻熄風化痰。
- 茶調散:以清茶送服,取其清上降濁之效,助風藥外達。
- 前胡湯、白芷丸:前胡宣散風熱,白芷祛風通竅,針對頭面風邪兼有鬱熱者。
辨證要點
首風需與其他風邪致病相鑒別,如「頭風」(久病入絡之頭痛)或「傷風」(普通外感表證)。其關鍵在於發病與沐浴受風密切相關,且以頭面局部症狀為主。若兼見痰飲內停,則眩暈更甚;若風邪化熱,可見頭痛而脹、口乾等症,臨證需靈活加減。
首風一病,體現中醫「風為百病之長」的理論特色,強調外邪侵襲與機體狀態的相互作用,治療上注重祛邪與調和並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