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首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首疽,又名瘈疽、瘈風疽。首疽是指發生在頭部的癰疽。《劉涓子鬼遺方》卷一載:「首疽生於瘈脈、翳風,瘈脈在顳骨乳突根部稍前耳後肌中,翳風在腮腺後沿乳突和下頜角之間。初起多見憎寒壯熱,口渴等症。如疽破後潰黃色膿者為順,預後為佳,出黑色稀水者為逆,預後較差。」

首疽的病因病機,多認為是由於熱毒鬱滯於少陽三焦經所致。《醫學入門》卷三載:「首疽者,熱毒鬱滯於少陽三焦經所致也。」《外科正宗》卷一載:「首疽者,熱毒結聚於頭面,而發為疽也。」

首疽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局部症狀:首疽多發生於頭部,初起為紅腫熱痛,逐漸形成膿腫,破潰後流出黃色膿液。
  2. 全身症狀:首疽患者常有發熱、頭痛、口渴、煩躁等全身症狀。
  3. 其他症狀:首疽患者還可出現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消化道症狀。

首疽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
  1. 黃連解毒湯: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大黃、赤芍、丹皮、生甘草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消腫的功效,適用於首疽初起,症見頭面紅腫熱痛,口渴煩躁者。
  2. 犀角地黃湯:犀角、生地黃、玄參、當歸、黃連、黃芩、白芍、甘草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滋陰的功效,適用於首疽久治不愈,症見頭面腫痛,口乾舌燥,煩躁不安者。
  3. 五味消毒飲:金銀花、連翹、大黃、黃芩、板藍根、生甘草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的功效,適用於首疽化膿,症見頭面腫痛,膿液黃稠,口渴煩躁者。

首疽的預後,一般較好。但如果治療不當,或病情嚴重,則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首疽患者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