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樞持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樞持

生理學名詞,為中醫經絡理論中描述少陽經功能特性的重要概念。此詞首見於《素問·皮部論》:「少陽之陽,名曰樞持。」歷代醫家對此多有闡釋,核心在於少陽經於三陽經氣運行中扮演的樞紐與調控角色。

字義與經典註解

  • :意指門戶的轉軸,引申為關鍵、樞要。《素問》王冰注:「樞,謂樞要」,強調少陽經如門戶之軸,主司氣機開闔。
  • :有執掌、維繫之意。王冰釋為「執持」,張景岳進一步闡明:「持,主持也」,指出少陽經能調控經氣出入之動態平衡。

少陽經的生理功能

少陽屬半表半裡之經,位居太陽(表)與陽明(裡)之間,其功能體現於三方面:

  1. 氣機轉樞
    少陽為「三陽之樞」,如同門軸般協調表裡經氣的轉化。外邪入侵時,少陽既能疏解太陽之表邪,亦可調和陽明之裡熱,故《傷寒論》以小柴胡湯為少陽病主方,取其和解樞機之效。
  2. 水火升降之媒
    少陽膽經屬木,內寄相火,與厥陰肝經相表裡。其樞持作用體現於調節肝膽氣機,使水火既濟、氣血暢行。若樞機不利,可致胸脅苦滿、口苦咽乾等症。
  3. 經脈循行特點
    足少陽膽經循行於人身側部,貫穿頭身,聯絡諸竅。其樞持功能亦反映於對側部氣血的調控,如偏頭痛、耳鳴等病症常從少陽論治。

與其他理論的關聯

  • 開闔樞理論
    《黃帝內經》將三陽經比擬為門戶結構,太陽為「開」,陽明為「闔」,少陽則為「樞」。樞持失常則開闔失序,臨床可見寒熱往來、臟腑失調等病候。
  • 六經辨證
    在《傷寒論》體系中,少陽病以「口苦、咽乾、目眩」為綱,其病機本質即樞機不利,治法首重「和」字,恢復少陽轉樞之能。

歷代醫家觀點

  • 張景岳
    於《類經》中強調少陽「如樞之運」,其主持之功在於動態平衡,非靜止之樞,故用藥需輕靈透達,如柴胡、黃芩等,以順應其性。
  • 葉天士
    溫病學派提出「少陽主腠理」,進一步延伸樞持概念至衛氣營血層面,認為少陽能調和營衛,影響汗液代謝與外邪透散。

綜言之,「樞持」一詞高度概括少陽經的生理特性,其理論不僅指導外感病辨治,亦為內傷雜病中氣機失調的調理提供思路,展現中醫對人體動態平衡的深刻洞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