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樞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樞儒

樞儒為中醫生理學名詞,出自《素問·皮部論》,用以描述少陰經脈在陰陽氣機轉化過程中的特殊功能。少陰經(包括手少陰心經與足少陰腎經)位居三陰(太陰、少陰、厥陰)之中,具有調節陰陽開闔、維持氣機順暢的樞紐作用,故稱「樞儒」。

名詞釋義

「樞」指樞紐、轉機,強調少陰經在三陰經中的樞轉功能;「儒」則有柔順、調和之義。《說文解字》釋「儒」為「柔」,王冰於《黃帝內經素問注》中進一步解釋:「儒,順也」,意指少陰經能順應陰陽之變,調和開闔之機。張景岳於《類經》中補充:「少陰為三陰開闔之樞,而陰氣柔順,故名曰樞儒」,說明少陰經不僅是氣機運行的樞紐,其特性更偏於柔順協調,使陰陽得以平和轉化。

少陰經的生理功能

少陰經包含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,二者共同維繫人體的生命根本:

  1. 心經主血脈與神志:手少陰心經主司血脈運行與神明活動,其氣機通暢與否直接影響全身氣血的輸布與精神狀態。
  2. 腎經主藏精與元氣:足少陰腎經為先天之本,主藏精、司二便,並與三焦氣化密切相關,為陰陽之根。

少陰經作為三陰之樞,其「樞儒」特性體現於:

  • 調節陰陽開闔:少陰經介於太陰(開)與厥陰(闔)之間,協調二者氣機的過與不及,使陰陽升降有序。
  • 柔順氣機轉化:少陰經氣柔和,能順應臟腑需求,調節水火既濟(心腎相交),避免陰陽偏盛或鬱滯。

與其他樞紐概念的區別

《素問·陰陽離合論》提出三陰三陽的「樞」概念:

  • 少陽為「樞」:主半表半裡之樞,調和陽分(太陽、陽明)的開闔。
  • 少陰為「樞儒」:主三陰之樞,特性柔順,協調陰分的升降。

二者雖同具樞紐功能,但少陽偏重於陽氣的外達與內斂,少陰則側重陰血的滋養與氣化,共同維繫人體陰陽平衡。

臨床意義

在病理狀態下,少陰經樞機不利可能表現為:

  • 心腎不交:心悸、失眠、腰膝酸軟等水火失濟之症。
  • 少陰寒化或熱化:如四逆湯證(陽虛寒盛)或黃連阿膠湯證(陰虛火旺)。

理解「樞儒」的概念,有助於分析少陰病的病機,並在治療上注重恢復其柔順轉樞之能,例如透過滋腎陰、溫腎陽或交通心腎等法,使氣機復歸調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