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赤帶抱輪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赤帶抱輪
赤帶抱輪為中醫眼科證候名,首載於《審視瑤函》,又稱「抱輪紅」,指眼白環繞黑睛周圍出現赤脈纏繞、充血泛紅之症。此證多因風熱外襲、肝火上炎,或陰虛火旺、氣血瘀滯所致,屬外障眼病範疇,常與瞳神疾患併見。
病因病機
- 風熱犯目:外感風熱之邪,循經上攻目竅,致氣血壅滯,赤脈顯露。
- 肝火上炎:情志鬱結或肝經實火,火性上炎,灼傷目絡,發為抱輪紅赤。
- 陰虛火旺:肝腎陰虧,虛火內生,上擾清竅,絡脈失潤而瘀滯。
- 氣血瘀阻:久病入絡或外傷損目,氣血運行不暢,瘀血停聚目絡。
臨床表現
- 外觀:黑睛周圍眼白部位呈環狀充血,赤脈粗大或細密,色澤鮮紅或暗紅。
- 兼症:或見畏光流淚、目痛拒按、視物模糊,甚則瞳神緊小、神水混濁。
辨證分型
- 風熱證:赤脈驟起,目癢澀痛,伴頭痛鼻塞,舌紅苔薄黃,脈浮數。
- 肝火證:赤脈深紅,灼痛劇烈,口苦咽乾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
- 陰虛證:赤脈隱現,目乾澀,潮熱盜汗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- 血瘀證:赤脈紫暗,痛有定處,舌暗或有瘀斑,脈澀。
治療原則
以清熱瀉火、疏風通絡、滋陰降火、活血化瘀為主,依證型選方:
- 風熱:選用銀翹散加減,疏風清熱。
- 肝火:方以龍膽瀉肝湯加減,清肝瀉火。
- 陰虛:知柏地黃丸加減,滋陰降火。
- 血瘀:桃紅四物湯加減,活血通絡。
外治可配合針刺攢竹、太陽、合谷等穴,或局部用清熱解毒之眼藥點目。此證需與「白睛溢血」「天行赤眼」等鑑別,其病位深及黑睛內外,與肝膽經絡關係密切,臨床須細審病因,標本兼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