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赤帶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赤帶是婦科常見病證之一,它通常由於憂思傷脾、鬱怒傷肝等因素導致肝經鬱火內熾,進而下克脾土,導致脾失健運,濕熱之氣與血俱下而引起的。患者主要呈現帶下色紅而濁粘,並伴有臭味,還可能伴有下腹墜脹、腰骶痠痛和小便黃赤等症狀。

治療赤帶的方法是扶脾氣和清肝火。其中一種治療方法是使用清肝止淋湯,此方由當歸、黃柏、炒白芍、樗根皮、生地、川芎、貝母、炮薑和甘草組成,再加上地榆、荊芥和黃芩以清熱止帶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赤帶長期不治癒,可能涉及到癌變的風險,所以應及早診斷並進行治療。

以下是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四中關的赤帶記載:

帶下赤者,憂思傷脾,鬱怒傷肝,肝經鬱火內熾,下克脾土,脾失健運,濕熱之氣與血俱下而成。治宜扶脾氣,清肝火。方用清肝止淋湯。

清肝止淋湯方:

  • 川芎三兩
  • 當歸三兩
  • 白芍三兩
  • 黃柏三兩
  • 樗根皮三兩
  • 生地三兩
  • 貝母三兩
  • 炮薑三兩
  • 甘草二兩

將以上九味材料加水一斗煮取六升,去滓後再煎取三升,溫服一升,每日服用三次。

如果帶下色紅而濁粘有臭味,或伴有下腹墜脹、腰骶痠痛和小便黃赤等症狀,可以使用此方進行治療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赤帶如長期不愈,應注意癌變,宜早期診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