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舒詔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舒詔(字馳遠,號慎齋學人),清代江西進賢醫家,為喻嘉言學派之重要傳人。少時即潛心醫道,得喻氏弟子羅子尚親授,深得《尚論篇》之精髓,於傷寒理論與臨床診法尤具造詣。

學術淵源與脈診特色

舒氏承襲喻嘉言「三綱鼎立」之說,並專精脈法。其《辨脈篇》以「浮、沈、遲、數」四脈為綱,統攝諸脈,反對「脈僅可意會」之玄談,主張脈象當具明確辨證標準。書中詳析各脈形質與主病,如「浮脈舉之有餘,主表證陽氣外浮」等,強脈診與六經辨證之結合,反映其「脈證互參」的實證精神。

傷寒學貢獻

舒氏耗數十載鑽研《傷寒論》,所著《傷寒集注》以喻嘉言《尚論篇》為本,廣採柯韻伯、方有執等百家之說,更融入個人臨證心得及門人驗案。其注釋特重「六經氣化」理論,如釋少陽病強調「樞機不利,膽火內鬱」之病機,並補入溫病治法,展現寒溫融通之思。1750年成書後復經兩次修訂(《再重訂傷寒集注》),增補痞證、蓄血等證治條文,為清代傷寒注本中體系較完備者。

其他醫著與臨證成就

  • 《傷寒六經定法》:歸納六經提綱證,提出「經界辨證」說,劃分三陰三陽病位深淺,輔以舌診合參,影響後世六經辨證框架。
  • 《痘疹真詮》:結合運氣學說論痘疹病源,主張「痘本胎毒,必借時氣而發」,治法上注重透邪外達與護養脾胃。
  • 《女科要訣》:以調和衝任為綱,論經閉強調「責之肝鬱脾虛」,產後病重視「瘀血兼陰傷」,方藥多取喻氏甘溫潤養之法。

舒詔之學術承先啟後,既發揚喻嘉言「先議病後議藥」之嚴謹態度,又創新脈診綱目與六經詮釋,對清代中醫學術體系之系統化具有重要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