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暑喘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暑喘,病證名。指夏季中暑熱之邪,肺熱失於清肅,引發氣喘。見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一。症見喘促憋悶,身熱發汗,煩躁,或靜則多言。治宜清暑益氣、退熱定喘。用白虎湯、清暑益氣湯、益元散等方。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一:“暑喘,夏月中暑,肺熱失於清肅,則氣喘而煩躁,或靜則多言,身熱發汗,宜清暑益氣,退熱定喘,用白虎湯、清暑益氣湯、益元散等方。”
暑喘是夏季常見的病證,多因暑熱之邪侵襲肺臟,肺熱失於清肅,導致肺氣上逆,出現喘促憋悶、身熱發汗、煩躁不安等症狀。治療暑喘,宜清暑益氣、退熱定喘。常用方有白虎湯、清暑益氣湯、益元散等。
白虎湯出自《傷寒論》,由石膏、知母、甘草、粳米組成。本方具有清熱瀉火、生津止渴的作用,主要用於治療外感熱病,症見高熱煩渴、口乾舌燥、汗出不止等。
清暑益氣湯出自《溫病條辨》,由石膏、知母、粳米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本方具有清熱瀉火、益氣生津的作用,主要用於治療暑熱病,症見高熱煩渴、口乾舌燥、身熱發汗、氣短乏力等。
益元散出自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,由石膏、知母、粳米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、人參、黃芪、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陳皮、藿香、佩蘭、薄荷、蟬蛻、僵蠶、蟬衣組成。本方具有清熱瀉火、益氣生津的作用,主要用於治療暑熱病,症見高熱煩渴、口乾舌燥、身熱發汗、氣短乏力等。
暑喘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溫,避免在高溫環境中長時間活動。
- 飲食要清淡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- 保持充足的睡眠,增強體質。
- 一旦出現暑喘的症狀,要及時就醫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