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暑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暑穢
暑穢為中醫病名,屬外感病範疇,指人體因感受暑濕穢濁之氣而發病者。此證多發於夏秋之交,因天暑下迫,地濕上騰,暑濕交蒸,復加穢濁之氣(如瘴氣、腐敗污濁之氣)混雜於環境之中,人體由口鼻吸入,直犯募原(半表半裏之位),導致氣機壅滯,升降失常而成病。
病因病機
暑穢之成,主要因暑、濕、穢三邪相兼為患。暑為陽邪,其性炎熱,易耗氣傷津;濕為陰邪,其性黏滯,易阻遏氣機;穢濁之氣則穢濁黏膩,易蒙蔽清竅,擾亂心神。三邪相合,纏綿難解,故病勢多見纏滯。
臨床表現
初起常見頭痛而脹,胸脘痞悶,身熱有汗,惡心欲嘔,右脈遲鈍。暑穢又可分為偏暑、偏濕兩類:
- 偏於暑者:舌苔黃膩,口渴心煩,身熱較甚,小便短赤,脈象濡數。此因暑熱偏盛,兼夾濕穢,熱象明顯。
- 偏於濕者:舌苔白膩,口淡不渴,身熱不揚,頭重如裹,脈濡緩。此因濕濁偏重,暑熱不顯,濕邪困阻更甚。
治法方藥
暑穢治療以芳香化濁為大法,旨在辟穢化濕,透解暑邪。常用方劑如:
- 藿香正氣散:適用於暑濕穢濁內阻,表裏同病者,方中藿香、紫蘇、白芷芳香化濁,陳皮、厚朴理氣和中。
- 甘露消毒丹:適用於暑熱偏盛,濕熱穢濁交蒸者,方中滑石、茵陳清利濕熱,黃芩、連翹清熱解毒,藿香、白蔻仁芳香化濁。
- 玉樞丹(紫金錠):若穢濁之氣較重,甚則蒙蔽清竅,可配合辟穢開竅之品。
鑑別要點
暑穢需與其他暑病相鑑別:
- 中暑:多因暑熱直中,見高熱、汗出、煩渴,甚則神昏,少見穢濁之象。
- 濕溫:病程較長,以濕熱蘊結中焦為主,常見午後熱甚、胸悶脘痞,但無明顯穢濁之氣致病特徵。
暑穢之證,關鍵在於辨明暑濕穢濁之偏勝,用藥需輕靈透達,忌過用苦寒或滋膩,以免礙濕斂邪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