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暑霍亂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暑霍亂
暑霍亂為中醫病名,屬霍亂之一類,主因暑邪侵襲,或暑濕交蒸,導致脾胃升降失司,清濁相干而成。其證可分為兩類:
- 濕霍亂
見於明代李梴《醫學入門·霍亂》,屬霍亂之常見類型。病因多為外感暑濕穢濁之氣,內傷生冷飲食,致中焦氣機逆亂。臨床表現為突然嘔吐泄瀉,腹痛如絞,排泄物多呈黃濁或溏黏,可伴頭重身困、胸悶煩渴、舌苔白膩或黃膩等濕邪纏綿之象。濕霍亂有寒化與熱化之別:- 寒濕偏盛:吐瀉清稀,四肢不溫,脈沉遲。
- 濕熱偏重:吐物酸腐,泄下臭穢,身熱煩躁,脈濡數。
-
傷暑霍亂
專指暑熱之邪引發之霍亂,多見於盛暑時節。暑性炎上,易耗氣傷津,故證見暴吐暴瀉、煩渴引飲、汗出尿赤,甚則轉筋(肌肉痙攣),脈洪大或芤。若暑熱夾濕,可兼見胸脘痞悶、舌紅苔黃膩;若暑熱熾盛,陰液大傷,則現眼眶凹陷、皮膚弛皺等津脫之危候。
中醫辨治要點
- 濕霍亂:治宜芳香化濁、運脾祛濕,方如藿香正氣散加減;寒甚者合附子理中湯,熱重者用燃照湯或蠶矢湯。
- 傷暑霍亂:清暑益氣、和胃降逆為主,方選白虎加人參湯、桂苓甘露飲;若暑濕並重,則用連朴飲或黃芩定亂湯。
此病與西醫學之急性胃腸炎、霍亂弧菌感染等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辨證尤重氣候、體質與病邪性質之交互關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