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暑痙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暑痙

暑痙,又名暑風,是一種由於感受暑邪而致的痙證,在小兒中較為常見。

暑痙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發熱:多在午後或傍晚發病,體溫可高達40℃以上,面色紅赤,煩躁不安,口渴喜飲,汗出不暢,或大汗淋漓。
  2. 頭痛:多為項背部疼痛,可伴有頭暈目眩。
  3. 項強:頸部肌肉緊張,不能轉動。
  4. 抽搐:多為全身性抽搐,可伴有四肢僵直,角弓反張。
  5. 其他症狀:如噁心嘔吐、腹痛腹瀉、心悸氣短等。

暑痙的治療主要以清暑解熱、祛風止痙為主。可以選用銀翹散、桑菊飲、蒼術白虎湯等方藥。若伴有高熱、煩躁不安者,可加用生脈散、清營湯等方藥。若抽搐嚴重者,可使用開天闢地湯、羚羊角鉤藤湯等方藥。

暑痙的預防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避免在高溫環境中活動,外出時要注意防暑降溫。
  2. 飲食要清淡,多吃新鮮蔬果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3. 保持充足的睡眠,不要熬夜。
  4. 增強體質,提高自身的免疫力。

暑痙是一種常見的兒科急症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危及生命。因此,家長們要提高警惕,一旦發現孩子有暑痙的症狀,要立即送醫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