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暑渴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暑渴
暑渴為中醫證名,指因炎熱暑邪侵襲人體,導致津液耗傷而出現的口渴症狀,其特徵多為大渴引飲,飲水雖多卻難以解渴。此證首見於《丹溪心法·中暑》,屬暑熱傷津之範疇。
病因病機
暑為陽邪,其性炎熱,易耗氣傷津。暑熱之邪侵襲人體,內灼陰液,外蒸腠理,致使津液虧損,故見口渴引飲。若暑熱熾盛,更可燔灼肺胃,使津液輸布失常,雖大量飲水亦難緩解其渴。
臨床表現
患者除大渴引飲外,常伴隨身熱汗多、心煩氣促、小便短赤、舌紅少津、脈象洪大或細數等暑熱傷陰之象。
治療原則
治宜清解暑熱,兼以育陰生津。清暑以祛其邪,生津以復其陰,使暑熱得清,津液得復,則口渴自解。
常用方劑
- 玉露散
清暑泄熱,生津止渴,適用於暑熱熾盛、津傷明顯者。 - 麥冬湯
養陰潤肺,益胃生津,適於暑熱傷及肺胃陰液者。 - 生津湯
專主生津潤燥,多用於暑渴兼陰虛燥熱之證。
配伍加減
若兼氣虛者,可酌加人參、西洋參以益氣生津;若暑濕並重,可佐以滑石、茯苓等淡滲利濕之品,使暑去濕除,津液自生。
暑渴一證,雖以暑熱傷津為主,然臨證須辨其兼夾,靈活施治,方能切中病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