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暑勞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暑勞
病名
- 暑月勞傷火動之證
暑勞為夏季因暑熱之氣侵襲,加之勞累過度,導致火熱內動所生之病證。《不居集》卷四載:「盛暑之月,火能爍金,不禁辛酒勞熱躁攘,火動心脾,令人咳嗽氣喘,驟然吐血衄血,頭目不清,胸膈脹悶,煩渴不寧。」此證多因暑熱炎蒸,人體陽氣外浮,內火熾盛,復因勞倦、飲食辛燥,或情志躁動,引動心脾之火,上灼肺金,迫血妄行。其病機與虛勞不同,乃實火為患,故不可誤作陰虛勞瘵論治。
臨床表現
常見咳嗽氣促、咯血衄血、頭暈目眩、胸膈痞悶、心煩口渴、身熱躁擾等症,舌質紅,苔黃,脈數或洪大。
治法與方藥
治宜清暑瀉火,涼血和絡。
- 可選黃連解毒湯合二陳湯加減,去黃柏、半夏之燥,加貝母、桔梗、薄荷以宣肺利咽,麥冬、生地、當歸養陰和血,五味子斂肺生津。若熱盛迫血,可佐童便、藕汁以涼血止血。
- 或選黃連香薷飲加減,清暑化濕,瀉火解毒。
- 與暑瘵之關係
暑勞又稱「暑瘵」,見於《增訂傷暑全書》。暑瘵一證,多因暑熱傷肺,灼傷肺絡,致咯血衄血,或兼見暑濕鬱遏之候。其治法與暑勞相類,皆以清暑涼血為主,然暑瘵更偏重肺絡損傷,可參酌清絡飲、犀角地黃湯等方化裁。
病機探討
暑為陽邪,其性炎上,易耗氣傷津。人處暑月,若勞役過度,或恣食辛辣酒醴,則內外之火相煽,上攻肺金,發為咳衄;火擾心神,則煩渴不寧;暑熱壅滯氣機,則胸膈脹悶。此證雖見血證,實屬「陽盛陰迫」,與陰虛內熱之勞嗽有別,故治當瀉火為先,佐以養陰護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