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暑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暑瘧

暑瘧為瘧疾之一種,屬外感瘧疾範疇,主要由暑邪侵襲所致。其發病與夏季暑熱之氣密切相關,多因正氣不足,暑邪乘虛而入,伏於少陽半表半里,與營衛相爭而發病。

病因病機
暑為陽邪,其性炎熱,易耗氣傷津。暑邪侵襲人體,或兼夾濕氣,內擾少陽,導致樞機不利,營衛失和,故見寒熱往來。若暑熱熾盛,可表現為但熱不寒之癉瘧;若兼夾濕邪,則可轉為濕瘧。暑熱內鬱,耗傷陰液,甚則可灼傷肺胃之陰,出現煩渴、肌肉消削等症。

臨床表現
暑瘧之典型症狀可分為兩類:

  1. 暑熱偏盛型:見《雜病源流犀燭》所載「但熱不寒,或多熱,里實不洩,煩濕而嘔,肌肉消削」,此為暑邪熾盛,灼傷津液所致。
  2. 暑兼表邪型:如《證治匯補》所述「大寒,大煩,大喘,大渴,靜則多言,體若燔炭,汗出而散」,此乃暑熱內鬱,兼夾表邪,正邪交爭劇烈之象。

治法方藥
暑瘧治療當以清暑透邪、和解少陽為主,兼顧養陰生津。

  1. 暑熱偏盛:宜清暑泄熱,方用益元散(滑石、甘草)合小柴胡湯加減,或佐以竹瀝清熱化痰。若熱盛傷津,可加知母、麥冬以養陰。
  2. 暑兼表證:治宜清暑解表,選用香薷飲(香薷、厚朴、白扁豆)合白虎加人參湯,以解表清里、益氣生津。

鑑別診斷
暑瘧與其他瘧疾需區分:

  • 癉瘧:同屬但熱不寒之瘧,然癉瘧多因陰氣先傷,陽氣獨發,病位偏於陽明。
  • 濕瘧:暑瘧兼濕者與濕瘧相似,但濕瘧以胸悶嘔惡、舌苔白膩為特徵,治當化濕為主。

暑瘧之辨證須結合時令與體質,暑邪易與他邪相兼,臨證當細審病機,隨證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