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暑入陽明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暑入陽明,是中醫學中的一個病證名,是指暑邪侵犯陽明胃經所導致的一系列症狀。其主要表現為大熱大渴、乾嘔唇燥、舌苔黃厚、六脈洪數等。
暑邪是指夏季高溫天氣下產生的一種具有燥熱特性的外邪。陽明胃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,主要分布於頭面、上肢、胸腹等部位。暑邪侵犯陽明胃經後,會導致胃腸功能失調,出現大熱大渴、乾嘔唇燥、舌苔黃厚、六脈洪數等症狀。
暑入陽明的治療,以清熱解暑、和胃止嘔為主。常用方藥有黃連香薷飲、益元散、白虎湯等。
以下是《傷寒指掌》卷四中關於暑入陽明的論述:
凡大熱大渴,乾嘔唇燥,舌苔黃厚,六脈洪數,此暑邪入於陽明也。黃連香薷飲及益元散;大熱、大渴、大汗者,白虎湯。
這段話指出,暑入陽明的主要症狀是:大熱大渴、乾嘔唇燥、舌苔黃厚、六脈洪數。治療上,可以用黃連香薷飲和益元散等方藥。如果患者出現大熱、大渴、大汗的症狀,則可以用白虎湯。
暑入陽明是一種常見的暑病證型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病情加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