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暑入營分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暑入營分
暑入營分乃暑病證型之一,首見於清代醫家吳坤安所著《傷寒指掌》卷四。其病機為暑熱之邪深入營分,擾亂心神,耗傷營陰,屬溫病學中「營分證」範疇。
病因病機
暑為陽邪,其性炎熱,易耗氣傷津。若暑熱熾盛,未及時清解,則可內傳營分。營分屬陰,主血脈而通於心,故暑入營分時,熱擾心神,灼傷營陰,甚則動血。
臨床表現
- 身熱:持續高熱,夜間尤甚,因營陰受損,陰不制陽。
- 心煩面赤:暑熱擾心,心火亢盛,故見心煩;熱迫血行,則面赤。
- 舌絳神呆:舌質絳紅為營分熱盛之徵;熱擾神明,則神識昏蒙或呆滯。
- 夜寐不安:營氣通於心,暑熱內擾,心神不寧,故夜間難寐。
治法與方藥
《傷寒指掌》提出兩類治法:
- 清心解暑:以辰砂六一散(滑石、甘草、辰砂)為基礎,加川郁金疏肝解鬱、川連清心瀉火,適用於暑熱初入營分而心神不寧者。
- 涼營透熱:若熱深毒重,則用犀角(現多以水牛角代)、鮮生地涼血滋陰,石菖蒲開竅醒神,川郁金、連翹、銀花清熱解毒透邪。
配伍解析
- 犀角/水牛角:清營涼血,解毒定驚,為營分熱盛之要藥。
- 鮮生地:甘寒滋陰,清熱涼血,防暑熱耗傷營陰。
- 石菖蒲:芳香開竅,化濕醒神,針對暑濕蒙蔽心竅之證。
- 連翹、銀花:輕清透泄,使營分熱邪外達氣分而解,體現「透熱轉氣」之溫病治則。
與相關證型鑑別
- 暑入氣分:以壯熱、大汗、煩渴為主,舌紅苔黃,未見神昏舌絳。
- 暑入血分:除營分症狀外,更見斑疹、出血、抽搐等動血動風之象。
暑入營分為暑溫病傳變之關鍵階段,治療需及時清營泄熱,防其內陷血分或閉阻心包。其用藥體現中醫「先安未受邪之地」的治未病理念,尤重涼血養陰與透邪外達並行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