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壽台骨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壽台骨傷
病名
壽台骨傷,屬中醫骨傷科範疇,指顱骨乳突部(即「壽台骨」,又稱「完骨」)之外傷。此症首載於《醫宗金鑒·正骨心法要旨》卷八十八,其病因多為跌打墜墮等外力衝擊所致。
解剖與病機
壽台骨即現代解剖學之「乳突骨」,位於耳後顳骨下部,形如錐狀突起。中醫認為,此處為少陽經循行所過,若受外力損傷,易致局部氣血瘀滯,經絡受阻,表現為腫脹、疼痛;若傷勢深重,波及耳竅(外耳或內耳),則可能見耳內滲流血水,甚則影響聽力。
臨床表現
- 局部症狀:乳突部腫脹、壓痛,或見皮下瘀斑。
- 耳部症狀:若損傷及耳,可見耳內流血或血水滲出,伴耳鳴、聽力減退。
- 經絡氣血:少陽經氣不暢,或連及頭側疼痛,甚則牽連頸項僵硬。
治法與方藥
- 外治:
- 若耳內出血,可用《醫宗金鑒》所載「導氣通瘀錠」塞耳,以活血化瘀、止血鎮痛。此方以棉裹藥錠,塞入耳道,兼收斂與通散之效。
- 局部腫痛者,可外敷活血散瘀膏藥,如七厘散調敷。
- 內治:
- 氣滯血瘀為主者,宜活血化瘀、疏利少陽,方選「復元活血湯」加減,或配合柴胡、川芎等引經藥。
- 若兼見頭暈耳鳴,可佐以通竅活血湯,開竅通絡。
相關症候聯繫
此症與「腦骨傷」相關,若傷勢深重,恐震盪腦髓,需參照腦骨傷條目辨治。另少陽經氣鬱滯者,可配合針灸,取風池、翳風等穴,以疏通經氣。
古籍參考
《醫宗金鑒》強調,壽台骨傷雖屬外傷,然耳竅通於腦,治宜早逐瘀血,防其內陷。其外治塞耳之法,尤重「導氣通瘀」之理,體現中醫外傷處理中「內外相應」之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