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暑瘵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暑瘵,病名。暑熱季令而突發咳血、咯血、症如癆瘵的病證。《增訂傷暑全書》卷上:「盛暑之月,火能爍金,若不禁辛酒,脾火暴甚,有勞熱躁擾,而火動於心肺者,令人咳嗽氣喘,驟發吐血、衄血、頭目不清,胸膈煩渴不寧。」治宜四物湯、黃連解毒湯、二陳湯三方內去川芎、白芍、黃柏,以貝母易半夏,加桔梗、薄荷、麥冬;或加童便、藕汁;或黃連香薷飲一二劑亦可。如暑熱夾濕,口不渴,苔白滑者;宜用清絡飲加杏仁、苡仁、滑石與治。參見暑病條。

暑瘵是一種在暑熱季節突然發作的咳血、咯血的病證,其症狀與癆瘵相似。《增訂傷暑全書》中記載,暑瘵的發病原因是由於暑熱天氣,人體陽氣過盛,脾胃功能失調,導致火熱內生,上灼肺金,從而引起咳嗽、咯血等症狀。

暑瘵的治療方法,首先要清熱涼血,可以使用四物湯、黃連解毒湯、二陳湯等中藥方劑。如果患者伴有痰熱壅盛的症狀,可以加用桔梗、薄荷、麥冬等藥物。如果患者伴有暑熱夾濕的症狀,可以加用杏仁、苡仁、滑石等藥物。

暑瘵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病證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患者死亡。因此,如果出現了暑瘵的症狀,一定要儘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