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鼠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鼠乳,病名。指生於皮膚之小疣贅。出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一。因其狀如鼠乳,故而得名。其病多因風邪搏於肌膚,或因肝虛血燥,筋氣不榮所致。常發生於頸項及胸背等處。症見初起患處生出粟米大或綠豆大的半球狀隆起物,表現可呈蠟樣光澤,境界清楚,中央凹陷如臍窩狀,呈散在分佈,擠之可見[豆腐渣](/herb/3788)樣內容物及軟疣小體,輕度瘙癢。數目由數個至數十個不等。治療:若皮損數目多時,可用紫草15克,薏仁15克煎湯代茶飲用,每日一劑;或用板藍根煎湯代茶。外治可在局部消毒下,用消毒針挑破頂端,擠出軟疣小體,外塗碘酒,再以消毒紗布蓋貼。即傳染性軟疣。

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一:“鼠乳,狀如鼠乳,故名。生於皮膚,或因風搏於肌膚,或因肝虛血燥,筋氣不榮,皆能為之。多在頸項及胸背等處。初起生粟米大或綠豆大,如半球狀隆起,色白或紅,光澤如蠟,境界清楚,中央凹陷如臍窩狀,散在分佈,擠之可見豆腐渣樣內容物及軟疣小體,輕度瘙癢。數目由數個至數十個不等。治法:若皮損數目多時,可用紫草15克,薏仁15克煎湯代茶飲用,每日一劑;或用板藍根煎湯代茶。外治可在局部消毒下,用消毒針挑破頂端,擠出軟疣小體,外塗碘酒,再以消毒紗布蓋貼。”

鼠乳,又稱軟疣。是由乳頭狀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皮膚贅生物。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,多見於面部、頸部、胸背等處。皮損初起為粟米大小的半球形丘疹,逐漸增大,表面光滑,呈蠟樣光澤,境界清楚,中央凹陷,有蒂,擠壓可見豆腐渣樣內容物。數目不等,可單發,也可多發。一般無自覺症狀,偶有輕度瘙癢。

鼠乳的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。可用5%碘酊、3%雙氧水、10%水楊酸酒精等塗抹患處,或用冷凍療法、激光治療、電灼治療等。內服可用板藍根、紫草等清熱解毒、涼血活血的中藥。

鼠乳是一種良性腫瘤,一般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。但如果數目較多,或出現糜爛、感染等情況,則需要及時就醫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