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鼠尾痔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鼠尾痔
鼠尾痔為中醫外科病名,屬痔疾之一,因其形狀細長如鼠尾而得名。此症首見於明代陳實功所著《外科正宗》,多歸類於外痔或贅皮痔範疇。其特徵為肛門周圍生有柔軟贅生物,呈條索狀垂下,色澤與正常皮肉相近,一般不伴隨明顯疼痛、出血等症狀,故中醫認為其病性輕淺,對患者日常起居影響較小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鼠尾痔的形成多與局部氣血運行失調相關。或因久坐久立,勞倦傷氣,致中氣下陷,肛門氣血瘀滯;或因濕熱下注大腸,蘊結肛門,使局部經絡阻滯,肌膚失養,久而形成贅皮。此外,風邪燥熱客於腸道,亦可誘發此症。然因鼠尾痔多屬良性增生,故病機相對單純,鮮少涉及臟腑深層病變。
辨證特點
此痔外觀柔軟,觸之無痛,表面光滑,偶於摩擦後微有腫脹感,但無潰爛、滲液之變。中醫辨證多屬「氣滯濕阻」或「風熱結聚」,若贅皮色澤偏紅,伴輕微瘙癢,可兼見風熱之象;若贅皮蒼白鬆弛,則多責之氣虛濕蘊。然因其症狀不顯,傳統上若非影響起居,多不列為急迫治療之症。
中醫相關論述
《外科正宗》提及此症時,未載具體方藥,反強調「勿犯刀針」,意指鼠尾痔若非病勢加重,不宜妄施手術。清代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亦將類似贅皮痔歸於「無名痔」一類,認為可「靜養待其自消」,反映中醫對輕症痔疾的保守態度。
附:與其他痔疾的鑑別
鼠尾痔須與「蓮子痔」(痔核簇生如蓮子)、「珊瑚痔」(痔體分岔如珊瑚)等形態迥異之痔區分。後兩者多伴隨腫痛出血,病機或涉血熱瘀毒,治療上需清熱涼血、化瘀散結,與鼠尾痔之平和特性有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