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數動一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「數動一代」之中醫脈學探微

一、詞源與經典記載
「數動一代」為中醫脈學專有名詞,首見於《黃帝內經》,其概念可分兩層:

  1. 脈律歇止之象
    《靈樞·根結》以「代脈」描述脈搏跳動中有規律性歇止,如「五十動而不一代者,五臟皆受氣」,指出五十次脈動無歇止為臟氣充盈之兆;反之「不滿十動一代者」則警示五臟氣衰,屬危候。此處「代」強調脈律中斷的週期性特徵。
  2. 數脈兼代止
    《素問·脈要精微論》言:「數動一代者,病在陽之脈也」,結合「數脈」(脈來急促,一息六至以上)與「代脈」特點,提示陽分病變,多因熱邪亢盛、氣血逆亂,致脈氣不相續接。此類脈象常見於外感熱病中期或臟腑實熱證。

二、脈理機轉與臨床意義

  1. 氣血盛衰之鏡
    中醫視「代脈」為臟氣虧虛、氣血衰微之徵。《診家正眼》指出:「代主臟衰,危惡之候」,尤其頻繁歇止(如十動一代)反映五臟氣機紊亂,多見於心氣不足、脾腎陽虛等本虛標實之證。
  2. 陽脈病機辨析
    「數動一代」屬陽熱脈象,其病機可分:
  • 熱灼陰津:陽邪亢盛,耗傷營陰,脈道失潤而時有歇止。
  • 氣滯血瘀:熱壅經絡,氣血運行受阻,脈絡不暢而見代止。
  • 邪正相爭:外感熱病中,正邪交爭劇烈,可現數而時止之脈,如《傷寒論》少陽病「往來寒熱」之機轉。

三、歷代醫家發揮

  1. 張仲景之「結代」並論
    《傷寒論》中「脈結代」並提,區別於單純代脈,結脈為「緩而時一止」,代脈為「動而中止,不能自還」,二者皆屬陰脈,而「數動一代」更側重陽熱病機。
  2. 李時珍《瀕湖脈學》補遺
    提出「數中時止名為促,促中時止名為代」,強調「數動一代」需與促脈(數而無規律歇止)鑑別,代脈之止有定數,多主臟氣衰微;促脈之止無常,多因邪熱壅滯。

四、與現代醫學關聯
中醫「數動一代」近似現代醫學「快速型心律失常」合併規律性早搏(如房性早搏二聯律),然中醫更重視整體病機辨證,如熱邪、氣虛、血瘀等,非僅以脈律斷病。

五、臨床應用舉隅

  1. 溫病氣分證
    高熱煩渴、脈數動一代,可用白虎湯清瀉陽明,熱退則脈自調。
  2. 心脾兩虛證
    心悸怔忡伴脈代,宜歸脾湯補益心脾,佐以丹參、三七活血通脈。

此脈象深具診斷價值,需結合四診合參,方能精準辨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