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數墮胎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數墮胎

數墮胎,又稱「滑胎」,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一,指婦人懷孕後屢次墮胎,或胎元不固而自然流產的病症。中醫認為,此病多與衝任二脈損傷、氣血虛弱、腎氣不足,或外感邪氣、情志失調等因素相關,導致胎元失養,難以固攝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腎氣虧虛:腎主生殖,為先天之本。若先天稟賦不足,或房勞過度,損及腎氣,則衝任不固,胎失所繫,易致滑胎。
  2. 氣血虛弱:氣血為養胎之本。若脾胃虛弱,化源不足,或久病耗傷氣血,則胎元失養,難以維持。
  3. 衝任損傷:衝任二脈主司生殖,若因多次墮胎、產育過密,或外傷損及衝任,則胎氣不固。
  4. 血熱動胎:陰虛內熱,或外感熱邪,熱擾衝任,迫血妄行,損傷胎元。
  5. 情志失調:憂思過度,肝氣鬱結,氣機不暢,影響胎元穩固。

證候表現

患者常見懷孕後反覆流產,或胎動不安,伴有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(腎虛證);面色蒼白、神疲乏力(氣血虛弱證);或小腹墜脹、陰道少量出血(衝任不固證)等。

治療原則

中醫治療以「補腎健脾、益氣養血、固攝衝任」為主,依據證型選方用藥:

  • 腎氣不足:常用壽胎丸(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),以菟絲子、桑寄生、續斷等補腎安胎。
  • 氣血兩虛:選用泰山磐石散(《景岳全書》),以人參、黃耆、當歸等益氣養血。
  • 衝任不固:配合固衝湯(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),加強固攝之力。
  • 血熱證:以保陰煎(《景岳全書》)清熱涼血,滋陰安胎。

調養要點

除藥物治療外,需注重孕前調理,補益脾腎,調暢情志,避免勞累,以固護胎元。歷代醫家強調「預培其損」,即於未孕之際調理體質,以預防滑胎復發。

此病與現代醫學「習慣性流產」相關,然中醫從整體辨證,著重調理內在失衡,以達安胎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