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數月行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數月行經
病證名,首載於《葉氏女科證治》,指女子月經週期延長至三個月以上,且經期不規則者。此證多因痰濕內阻、脾虛氣弱或腎精虧虛所致,臨床需辨證論治。
病因病機
- 痰濕阻滯:
痰濕壅滯胞宮,阻礙氣血運行,致經水延期。患者多形體豐腴,伴見帶下量多、質地黏稠,胸悶脘痞,納呆倦怠,舌苔白膩,脈滑。痰濕困脾,運化失司,進一步加重經期紊亂。 - 脾虛氣血不足:
脾胃為後天氣血生化之源,若脾虛失運,則氣血虧虛,沖任失養,經血乏源。症見月經數月一行,經量少而色淡,形體消瘦,面色萎黃或㿠白,頭暈心悸,氣短乏力,舌淡苔薄,脈細弱。 - 腎虛精虧:
腎主生殖,藏精系胞。腎陽不足則胞宮虛寒,經血遲至;腎精虧虛則天癸不充,月經稀發。常見腰膝酸軟,小便清長,大便溏薄,或畏寒肢冷,舌淡胖,脈沉遲。
辨證論治
-
痰濕型
- 治法:燥濕化痰,健脾調經。
- 方藥:
- 主方:六君子湯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半夏)加蒼朮、香附,以健脾化痰、理氣調沖。
- 配合:蒼附導痰丸(蒼朮、香附、陳皮、茯苓、半夏、南星、枳殼、生薑),增強化痰通絡之效。
-
脾虛型
- 治法:補益氣血,健脾調經。
- 方藥:
- 十全大補湯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、黃耆、肉桂),全方溫補氣血,充養沖任。
- 若兼見納差便溏,可加砂仁、山藥以健脾和胃。
-
腎虛型
- 治法:補腎填精,溫養沖任。
- 方藥:
- 助仙丹(茯苓、白朮、白芍、陳皮、山藥、菟絲子、杜仲、甘草),此方脾腎雙補,兼顧先天與後天。
- 偏腎陽虛者,加巴戟天、鹿角膠;腎陰虛者,加女貞子、旱蓮草。
補充說明
- 痰濕證若久治不癒,可能化熱成痰熱,可酌加黃芩、梔子清熱。
- 脾虛證若氣虛下陷,見小腹墜脹,可加升麻、柴胡升舉陽氣。
- 腎虛證中若陰陽兩虛,可選用歸腎丸(熟地、山藥、山茱萸、茯苓、當歸、枸杞、杜仲、菟絲子)調理。
此證與西醫「月經稀發」相關,然中醫強調整體調理,需結合體質與兼症,靈活用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