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崩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崩中,病證名。簡稱崩(見《素問.陰陽別論》),又名血崩(見《素問.六元正紀大論》)。指陰道忽然大量流血。

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八:「崩中者,臟腑傷損,沖脈任脈血氣俱虛故也。沖任之脈,為經脈之海,血氣之行,外循經絡,內榮腑臟,若無傷則腑臟平和而氣調,適經下以時,若勞動過度,致腑臟俱傷,而沖任之氣虛,不能約制其經血,故忽然暴下,謂之崩中。」

崩中是婦科急重症之一,多見於產後、產前、妊娠期及更年期婦女,以產後崩中最為常見。崩中發病急驟,出血量大,病情危重,如不及時治療,可危及生命。

崩中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氣血虧虛:氣血虧虛是崩中的最常見原因。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,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,二者相互依存,相互資生。氣血虧虛,則臟腑功能失調,經脈失養,不能約束經血,導致崩中。
  2. 肝腎陰虛:肝腎陰虛是崩中的另一常見原因。肝腎陰虛,則肝失藏血,腎不主水,水血失調,經脈失養,導致崩中。
  3. 脾胃虛弱:脾胃虛弱是崩中的發病原因之一。脾胃為後天之本,主運化水谷,化生氣血。脾胃虛弱,則運化失常,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氣血,導致氣血虧虛,經脈失養,崩中。
  4. 外邪入侵:外邪入侵是崩中的發病原因之一。外邪入侵人體,侵犯沖任,阻遏經脈,導致經血不通,崩中。
  5. 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是崩中的發病原因之一。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血失調,經脈失養,崩中。

崩中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陰道大量出血:崩中的最主要臨床表現是陰道大量出血。出血量多,色鮮紅,呈點滴狀或淋漓不止,或呈噴射狀,可伴有血塊。
  2. 下腹部疼痛:崩中患者常有下腹部疼痛,疼痛可為隱痛、脹痛或刺痛,可伴有腰酸背痛
  3. 其他症狀:崩中患者還可伴有頭暈目眩、心悸氣短、面色蒼白、四肢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薄等症狀。

崩中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、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進行診斷。

崩中的治療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,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辨證施治,選用不同的中藥治療方案。常用中藥有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、阿膠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。

崩中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2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3. 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鐵的食物。
  4. 定期進行婦科檢查,及早發現和治療婦科疾病。

崩中是一種嚴重的婦科疾病,如不及時治療,可危及生命。因此,女性朋友應提高自我保健意識,注意預防崩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