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蟀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蟀谷,經穴別名。見《外台秘要》。即率骨。見該條。
蟀谷穴,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別名率骨。在足背外側,第五跖骨基底部後方,當第五跖骨與骰骨之間,赤白肉際凹陷處。布有足背外側皮神經,足底內側神經。主治足背外側痛、足跟痛、踝關節扭傷等。
蟀谷穴,別名率骨。在足背外側,第五跖骨基底部後方,當第五跖骨與骰骨之間,赤白肉際凹陷處。布有足背外側皮神經,足底內側神經。主治足背外側痛、足跟痛、踝關節扭傷等。
【定位】
在足背外側,第五跖骨基底部後方,當第五跖骨與骰骨之間,赤白肉際凹陷處。
【解剖】
在趾背動、靜脈分支處;布有足背外側皮神經,足底內側神經。
【主治】
足背外側痛、足跟痛、踝關節扭傷等。
【操作】
直刺0.5-1寸,可灸。
【附注】
《外台秘要》:“蟀谷,在足背外側,第五跖骨基底部後方,當第五跖骨與骰骨之間,赤白肉際凹陷處。”
【穴義】
蟀谷穴名意與率骨穴名意相同。蟀,即蟋蟀。谷,即山谷。蟀谷穴位於足背外側,第五跖骨基底部後方,當第五跖骨與骰骨之間,赤白肉際凹陷處,此處肌肉豐厚,如山谷一般,故名蟀谷。
【圖解】
蟀谷穴位圖
【相關論述】
《外台秘要》:“蟀谷,在足背外側,第五跖骨基底部後方,當第五跖骨與骰骨之間,赤白肉際凹陷處。”
《針灸甲乙經》:“蟀谷,在足背外側,第五跖骨基底部後方,當第五跖骨與骰骨之間,赤白肉際凹陷處。”
《千金翼方》:“蟀谷,在足背外側,第五跖骨基底部後方,當第五跖骨與骰骨之間,赤白肉際凹陷處。”
《針灸大成》:“蟀谷,在足背外側,第五跖骨基底部後方,當第五跖骨與骰骨之間,赤白肉際凹陷處。”
《醫宗金鑒》:“蟀谷,在足背外側,第五跖骨基底部後方,當第五跖骨與骰骨之間,赤白肉際凹陷處。”
【臨床運用】
蟀谷穴,別名率骨。在足背外側,第五跖骨基底部後方,當第五跖骨與骰骨之間,赤白肉際凹陷處。布有足背外側皮神經,足底內側神經。主治足背外側痛、足跟痛、踝關節扭傷等。臨床常用於治療足背外側痛、足跟痛、踝關節扭傷等。
【現代研究】
現代研究表明,蟀谷穴有鎮痛、抗炎、抗菌、抗腫瘤等作用。
1.鎮痛作用
蟀谷穴有鎮痛作用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各種疼痛,如頭痛、牙痛、胃痛、腹痛、腰痛、腿痛等。
2.抗炎作用
蟀谷穴有抗炎作用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各種炎症,如急性結膜炎、急性扁桃體炎、急性咽喉炎、急性支氣管炎、急性肺炎等。
3.抗菌作用
蟀谷穴有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