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腨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腨腸,中醫名詞。有兩種解釋:
- 指承筋穴。《素問.刺禁論》:「刺腨腸內陷為腫。」馬蒔註:「腨腸,足魚腹中承筋穴。」
- 即腓腸,小腿肚。《靈樞.本輸》:「太陽之別也,上踝五寸,別入貫腨腸,出於委陽。」馬蒔註:「腨腓,即足腹也。」
1. 腨腸,指承筋穴
《素問.刺禁論》:「刺腨腸內陷為腫。」馬蒔註:「腨腸,足魚腹中承筋穴。」
承筋穴,出自《[黃帝內經](/dic/4919)·靈樞·經脈》。本穴名意指小腿後外側肌肉的筋肉在此處向上承接小腿後部的肌肉。本穴物質為承筋穴外側的腓腸肌肌肉,其下方為腓腸肌肌腹,向上承接小腿後部的肌肉,故名承筋。
2. 腨腸,即腓腸,小腿肚
《靈樞.本輸》:「太陽之別也,上踝五寸,別入貫腨腸,出於委陽。」馬蒔註:「腨腓,即足腹也。」
腨腸,即腓腸,小腿肚。《靈樞.本輸》:「太陽之別也,上踝五寸,別入貫腨腸,出於委陽。」馬蒔註:「腨腓,即足腹也。」
腓腸肌,又稱小腿肚,是人體小腿後側最大的肌肉。腓腸肌位於小腿後側,起自脛骨外側髁,止於跟骨結節。腓腸肌是小腿屈膝和足背伸肌,也是小腿外旋肌。
腨腸,中醫名詞。有兩種解釋:
- 指承筋穴。《素問.刺禁論》:「刺腨腸內陷為腫。」馬蒔註:「腨腸,足魚腹中承筋穴。」
- 即腓腸,小腿肚。《靈樞.本輸》:「太陽之別也,上踝五寸,別入貫腨腸,出於委陽。」馬蒔註:「腨腓,即足腹也。」
參考資料
- 《素問.刺禁論》
- 《靈樞.本輸》
- 《黃帝內經·靈樞·經脈》
- 馬蒔註:「腨腸,足魚腹中承筋穴。」
- 馬蒔註:「腨腓,即足腹也。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