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雙纏症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雙纏症
病名
雙纏症,見載於《喉舌備要》,屬中醫喉科病症之一。其特徵為喉內四周紅腫,尤以「腣中」(喉嚨深處)左右兩側出現白膜與黃膜,兩片膜狀物屈曲纏繞。根據纏繞位置高低,病情輕重有別:纏繞偏上者病勢較輕,纏繞偏下者則病勢較重。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「肝肺陰毒上乘」所致。中醫認為,肝主疏泄,肺主肅降,若肝氣鬱結化火,或肺陰不足虛熱內生,陰毒(指鬱熱化毒之邪)循經上攻咽喉,滯留局部,腐灼黏膜,遂成白黃相纏之狀。此症雖屬熱毒為患,然因陰分受損,故治療時不宜過用苦寒清瀉,以免傷正。
治法與方藥
-
柑橘湯加減
- 本方以理氣化痰、清熱解毒為原則,適於痰熱互結、氣機不暢者。可酌加玄參、麥冬滋陰潤喉,或丹皮、赤芍涼血散瘀。
-
黃連溫膽湯加減
- 原方清熱化痰、和胃利膽,用於雙纏症時,可去半夏之燥,加桔梗、牛蒡子宣肺利咽,或配合金銀花、連翹增強解毒之效。
-
粘子解毒湯加減
- 此方長於清熱解毒、利咽散結,適用於熱毒熾盛者。若陰虛明顯,可佐生地、沙參養陰生津。
相關病症辨析
雙纏症與「纏喉風」同屬喉科急症,然纏喉風以咽喉腫痛緊縮、呼吸困難為急,多因風火痰熱壅塞所致;雙纏症則以黏膜纏繞為特徵,病機偏重陰毒上乘,二者治法有別。
補充說明
古籍強調本病「不可大清」,提示需兼顧陰液護養。臨證時須辨明熱毒與陰虛孰輕孰重,靈活配伍滋陰、解毒之品,以達邪去正安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