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雙蛾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雙蛾風

雙蛾風為中醫喉科病名,屬「乳蛾」範疇,指喉關兩側喉核(即現代醫學所稱之扁桃體)同時腫大,形如蠶蛾,色赤疼痛之症。其名首見於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一,載述此症「喉間兩側漸腫起,兩邊如豆大且疼痛」;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一更詳述其形「生兩個在喉關兩邊,亦圓如小箸頭大」,故又稱「雙乳蛾」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雙蛾風多因外感風熱邪毒,或肺胃積熱上攻咽喉所致。風熱外襲,首犯肺衛,邪熱壅結喉核;若肺胃素有鬱熱,復感外邪,則火熱搏結,氣血壅滯,發為腫痛。其病位在肺胃,涉及咽喉經絡,尤與手太陰肺經、足陽明胃經關係密切。

臨床表現

  1. 局部症狀:喉關兩側喉核紅腫凸起,狀如乳頭或蠶蛾,表面或有黃白膿點,吞咽時疼痛加劇,甚則連及耳根。
  2. 全身症狀:可伴發熱、惡寒、頭痛、口渴、咳嗽、舌紅苔黃、脈浮數或洪數等風熱或肺胃熱盛之象。

辨證分型

  1. 風熱外襲:喉核腫痛初起,伴風熱表證,如發熱惡風、鼻塞流涕,治宜疏風清熱、利咽消腫,方用銀翹散加減。
  2. 肺胃熱盛:喉核紅腫劇痛,膿點明顯,伴高熱煩渴、便秘溲赤,治宜清瀉肺胃、解毒利咽,方用清咽利膈湯或涼膈散化裁。

古籍論述

《瘍醫大全》提及:「乳蛾生於喉間,一邊者曰單蛾,兩邊者曰雙蛾。」強調其病機為「熱毒上衝」;《外科正宗》則指出,若治不及時,熱毒內陷,可轉為「喉癰」或「爛喉風」,提示病情演變之險。

相關鑑別

  • 單蛾風:僅一側喉核腫大,病勢較輕。
  • 爛喉痧:喉核腫爛伴全身丹痧密布,屬疫癘之邪致病。
  • 喉癰:喉核周圍化膿,腫痛劇烈,潰後有膿液溢出。

雙蛾風為喉科急症之一,中醫治療強調辨證施治,結合針刺(如少商、商陽放血)或外吹藥(如冰硼散)以速效緩急。其預後多良,然若反覆發作,可轉為「石蛾」(慢性乳蛾),則需調理肺脾,標本兼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