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雙松子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雙松子風
雙松子風為中醫喉科病症之一,屬「喉風」範疇,多因上焦風熱邪毒蘊結,上衝咽喉所致。其病機與肺胃鬱熱、風火相搏相關,邪毒聚於喉間,化腐成膿,發為腫痛。
病因病機
此症多由外感風熱邪毒,或內因肺胃積熱,循經上擾咽喉而成。風熱搏結於喉,氣血壅滯,故見紅腫脹痛;若熱毒熾盛,則腐肉成膿,漸生黃白色膿皰,狀如松子,甚則潰爛。
臨床表現
初起時,喉嚨兩側近「帝中」(即懸雍垂)下方出現紅紫粟粒狀突起,逐漸腫脹,形似松子,色紅或紫。若熱毒壅盛,腫粒可增大如綠豆,甚則如蓮子大小,表面覆蓋黃白色腐膜,此時病情轉重,纏綿難癒。單側發病稱「單松子風」,雙側同病則為「雙松子風」。
治療原則
以疏風清熱、解毒利咽為主,佐以消腫排膿。
-
內治
- 紫地湯:適用於風熱初起,咽喉腫痛未潰者,方中紫蘇葉、地黃等清熱涼血,疏風透邪。
- 清咽利膈湯:針對熱毒壅盛,加黃芩、梔子、連翹等瀉火解毒,配合桔梗、牛蒡子宣肺利咽。
- 若膿成未潰,可加皂角刺、穿山甲(代用品)以透膿;若已潰爛,則加天花粉、玄參滋陰生肌。
-
外治
- 吹喉法:選用冰硼散或錫類散吹患處,清熱解毒、祛腐生新。
- 含漱法:以銀花甘草湯煎水漱口,清熱解毒。
鑑別診斷
需與「喉癰」(扁桃體周圍膿瘍)、「乳蛾」(急性扁桃體炎)區分。雙松子風病位偏喉關下方,腫粒呈松子狀,而乳蛾多發於喉核,腫脹如蠶蛾;喉癰則紅腫高突,疼痛劇烈,膿成後波動感明顯。
預後與轉歸
早期疏風清熱,多可消散;若延誤治療,熱毒深陷,則膿成難消,甚至腐爛穿孔,纏綿難癒。故貴在早治,防其傳變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