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雙燕口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雙燕口風
雙燕口風為中醫喉科病症之一,首載於清代醫家鄭梅澗所著《重樓玉鑰》。此症發於「帝中」(即懸雍垂)兩側,靠近上齶之處,左右皆可出現。臨床表現為局部紅腫疼痛,甚則腫脹延及舌體,導致舌部亦感疼痛,嚴重時可影響吞咽功能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此症多因風熱邪毒上攻咽喉,或脾胃積熱循經上炎,蘊結於喉間所致。喉為肺胃之門戶,風熱外襲或內熱熾盛,皆可導致氣血壅滯,化腐成腫。《重樓玉鑰》將其歸為「喉風」範疇,屬實熱證。
治療方法
- 外治法:
若腫勢高突,可於腫脹處以刀針輕刺破皮,放出瘀血,以泄熱毒。然操作時需手法輕淺,避免深刺傷及血絡。《重樓玉鑰》特別強調「切不可深」,以防加重病情。 - 內服方藥:
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原則,可選用五味消毒飲加減。該方由金銀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紫背天葵組成,功專清解熱毒。臨證時可依病情配伍黃連、黃芩、連翹等增強清熱之力,或加桔梗、牛蒡子以利咽散結。若兼見痰熱壅盛,可佐以貝母、瓜蔞化痰散結。
鑑別診斷
雙燕口風需與「喉癰」、「乳蛾」等喉科疾病相區別:
- 喉癰:多發於咽喉一側,腫勢速成,膿成後潰破。
- 乳蛾:即扁桃體腫大,多見於喉關兩側,表面或有膿點。
雙燕口風特徵在於病位固定於懸雍垂兩側,且紅腫可波及舌體,與他證有別。
此症預後多屬良好,然需及時清解熱毒,以防邪毒內陷或蔓延他處。歷代喉科醫家重視局部與整體並治,外泄內清相結合,體現中醫「既病防變」之治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