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赤白帶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赤白帶下,病證名。出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四。亦名赤白瀝、赤白漏下、婦人下赤白沃等。指婦女帶下,其色赤白相雜、味臭者。多因肝鬱化熱,脾虛聚濕,濕熱下注,損及沖任、帶脈,以致白帶夾胞絡之血混雜而成赤白帶下。治宜疏肝健脾,清熱利濕,方用清肝止淋湯(方見赤帶條),或用加減逍遙散(白芍、柴胡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茵陳、梔子)。此證尚應注意癌變之可能,當早期診治。
赤白帶下是婦科常見病之一,多見於育齡期婦女。其主要症狀為帶下量多,色黃白或赤白相雜,質稠黏,有臭味,或伴有腰酸、下腹墜脹、痛經等症狀。
赤白帶下是由於多種因素引起的帶下病變,主要包括肝鬱化熱、脾虛濕盛、腎虛精虧等。肝鬱化熱是赤白帶下最常見的原因,由於肝主疏泄,若肝氣鬱結,疏泄失常,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濕熱內生,下注沖任,從而引起帶下量多,色黃白或赤白相雜,質稠黏,有臭味。脾虛濕盛也是引起赤白帶下的重要原因,由於脾主運化水濕,若脾虛運化失常,水濕停聚,可導致帶下量多,色白而質稀,有臭味。腎虛精虧是引起赤白帶下的原因之一,由於腎主藏精,若腎虛精虧,精血不足,可導致帶下量少,色淡白,質稀,無臭味。
赤白帶下在中醫治療上,以疏肝健脾、清熱利濕為主,可選用清肝止淋湯、加減逍遙散等中藥治療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推拿、艾灸等中醫外治法治療。
赤白帶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,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保持外陰清潔,勤換內褲,避免感染。
- 避免吃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以免加重病情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波動,以免肝氣鬱結。
-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- 定期到醫院檢查,以便及時發現病情,進行治療。
赤白帶下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,如盆腔炎、宮頸炎、附件炎等。因此,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做好預防工作,一旦出現相關症狀,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