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水谷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水穀廓
水穀廓為中醫眼科「八廓」之一,又稱「地廓」,歸屬於胃腑。八廓學說將眼部分為八個區域,分別對應人體臟腑功能,用以診察眼疾與內在臟腑的關聯。水穀廓之名,源自脾胃的生理特性——胃主受納,脾主運化,二者共司水穀精微的消化吸收,化生氣血以滋養周身,故《眼科龍木集》以「水穀」為喻,強調此廓與脾胃功能的密切關係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臟腑歸屬:
水穀廓屬胃,與脾相表裡。脾胃為「後天之本」,氣血生化之源。胃氣以降為順,脾氣以升為健,二者協調則水穀精微得以上輸於目,使目得濡養而視物清明。若脾胃虛弱或升降失常,水穀運化不利,可致氣血不足或濕濁內停,上犯於目,引發眼疾。 - 經絡聯繫:
足陽明胃經起於鼻旁(迎香穴),旁行與足太陽膀胱經交會於睛明穴;足太陰脾經雖未直接連目,但通過經別「繫舌本,散舌下」,與舌脈相通,而舌脈又與目系相關聯。此二經氣血盈虧,直接影響水穀廓的功能。 -
病理表現:
水穀廓病變多因脾胃失調而起,常見症狀包括:- 脾胃濕熱:眼瞼紅腫、眵多黏稠、視物模糊,兼見脘腹脹滿、舌苔黃膩。
- 氣血虧虛:眼乾澀、視力疲勞,或胞瞼下垂,伴面色萎黃、食欲不振。
- 中氣下陷:眼胞鬆弛、視物昏渺,甚則內障,多伴倦怠乏力、食後腹脹。
臨床應用
歷代醫家認為,水穀廓異常可反映脾胃狀態。如《銀海精微》指出:「地廓屬胃,主飲食勞倦」,治療上常從調理脾胃入手,如:
- 濕熱證:用瀉黃散(藿香、梔子、石膏等)清脾胃伏火。
- 氣虛證:以補中益氣湯升提中氣,助目得血養。
- 血虛證:選歸脾湯健脾生血,改善眼澀昏花。
與其他廓的關係
水穀廓(地廓)與水廓(屬膀胱)、風廓(屬膽)等相互影響。例如脾胃濕熱可下傳膀胱,導致水廓濕滯,見淚多眵黏;或土虛木乘,引發風廓肝氣犯目,出現眼瞼瞤動。
水穀廓理論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,透過眼部變化窺探脾胃功能,為眼科辨證提供重要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