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水谷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水谷瀉病證介紹與治療 水谷瀉,又稱為水谷利,是指小兒食物不消化而導致腹瀉的常見病證。主要原因是脾胃素虛,飲食不慎,造成食物無法正常消化。它在《幼科證治準繩》和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兩書中有詳細的描述。

根據《幼科證治準繩》所述,水谷瀉是小兒食物無法消化,與水液混合下行有關。常見的原因是因為脾胃素虛,飲食不慎,以致食物無法正常消化而引起。

根據《小兒藥證直訣》所述,食物無法消化是由於脾胃冷,造成消化功能受到影響。在治療上要補脾,使用黃敗散進行主要治療。

水谷瀉的主要症狀包括腹瀉、稀薄的糞便、白色的糞便,有時會帶有食物殘渣,同時伴有食慾不振、噁心、嘔吐和腹痛等症狀。

治療水谷瀉時,首先要根據小兒的體質和病情進行辨證施治。如果是脾胃虛寒型,可以使用理中湯加陳皮、神曲、山楂等藥物進行治療;如果是腸滑不禁型,可以使用四神丸進行治療。

預防水谷瀉的方法主要是要注意飲食衛生,不要食用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飯後不要立即睡覺,要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
水谷瀉是小兒常見的病證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脫水、電解質紊亂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家長們應該密切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況,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水谷瀉的症狀,應及時帶孩子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