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恥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恥瘡,又稱下疳,是梅毒的早期症狀之一。多發生於男女陰部,皮膚表面出現紅斑、丘疹、膿皰等皮疹,伴有疼痛、瘙癢等症狀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病情會逐漸加重,最終導致梅毒晚期。

恥瘡的治療以中醫中藥為主,常用藥物有青黛、黃柏、赤芍、當歸、川芎等。可內服外用,內服以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為主,外用以消炎止痛、收斂止癢為主。

恥瘡的預防主要是避免接觸梅毒患者,在性生活前要做好安全措施。如果發現自己有恥瘡的症狀,要儘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
以下是《外科大成》卷二中關於恥瘡的記載:

恥瘡,男子陰中,女子陰戶,初起如粟粒,微癢,漸漸長大,如豌豆,色紅,微痛,即成膿,破而流水,久不愈,即成疳瘡。

治法:用青黛、黃柏、赤芍、當歸、川芎等藥,水煎服。外用黃柏、枯礬、雄黃等藥,研末調敷。

禁忌: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恥瘡是一種傳染性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。因此,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,做好預防工作。如果發現自己有恥瘡的症狀,要儘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