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水晶障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水晶障證

水晶障證,又稱水晶障翳證,為中醫眼科病名,首載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,後《審視瑤函》進一步闡述其特徵。此症以眼珠表面出現白色清瑩、高厚而滿佈之障翳為主要表現,因其外觀如冰玉般透亮,故得名「水晶」、「玉翳浮滿」或「冰瑕翳」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水晶障證多與肝腎虧虛風熱上擾痰濕內蘊有關。肝開竅於目,肝血不足或肝火上炎,皆可導致目失所養;腎精虧虛則影響瞳神之濡潤,使翳障凝結。此外,外感風熱邪毒,或內生痰濕阻滯經絡,亦可能使睛珠氣血失和,形成此症。

臨床表現

患者常見睛珠表面覆蓋一層白色翳膜,質地堅硬如冰,邊緣清晰,嚴重時可遮蔽瞳神,影響視物。其特點為:

  1. 色白清瑩:翳膜透亮如冰晶,與其他濁翳不同。
  2. 高厚滿珠:翳障厚實,覆蓋範圍廣,甚至遍及整個黑睛。
  3. 透睛礙視:若翳膜遮蓋瞳神,則視線模糊,甚或失明。

鑑別診斷

水晶障證需與其他內障眼病區分,如圓翳內障(白內障)。圓翳內障多見於瞳神內層,翳障渾濁如雲霧;而水晶障證則位於黑睛表層,質地透亮堅硬。此外,冰瑕翳雖同屬此類,但病變較淺,影響較輕。

治療原則

中醫治療以調理肝腎清熱祛風化痰散結為主,內服方藥可選用:

  • 滋腎明目:如杞菊地黃丸加減,適用於肝腎陰虛者。
  • 疏風清熱:如撥雲退翳散,針對風熱上攻之證。
  • 化痰通絡:如溫膽湯合活血化瘀之品,適用於痰濕阻絡者。

外治法則可配合點眼藥針灸,選取睛明、攢竹等穴位以疏通局部氣血。

此症屬眼科頑疾,病程纏綿,需結合患者體質與病機深淺辨證施治。歷代醫家強調「治翳先調內」,故內服藥調理為關鍵,外治輔助以促翳消目明。